「績效主義」毀了新力公司
轉貼::文藝春秋月刊 「績效主義」毀了新力公司 - 星島環球網
時間:2007-01-04
來源:日本《文藝春秋》月刊
作者:天外伺朗,新力公司前常務董事、作家
2006 年新力公司迎來了創業 60 年。過去它像鑽石一樣晶瑩璀璨,而今卻變得滿身污垢、暗淡無光。因筆記本電腦鋰電池著火事故,世界上使用新力產鋰電池的約 960 萬台筆記本電腦被召回,估計更換電池的費用將達 510 億日元。
PS3 遊戲機曾被視為新力的「救星」,在上市當天就銷售一空。但因為關鍵部件批量生產的速度跟不上,新力被迫控制整機的生產數量。PS3 是尖端產品,生產成本也很高,據說賣一台新力就虧 3.5 萬日元。新力的銷售部門預計,2007 年 3 月進行年度結算時,遊戲機部門的經營虧損將達 2000 億日元。
多數人覺察到新力不正常恐怕是在 2003 年春天。當時據新力公佈,一個季度就出現約 1000 億日元的虧損。市場上甚至出現了「新力衝擊」,新力公司股票連續兩天跌停。坦率地說,作為新力的舊員工,我當時也感到震驚。但回過頭來仔細想想,從發生「新力衝擊」的兩年前開始,公司內的氣氛就已經不正常了。身心疲憊的職工急劇增加。回想起來,新力是長期內不知不覺慢慢地退化的。
「激情集團」消失了
我是 1964 年以設計人員的身份進入新力的。因半導體收音機和錄音機的普及,新力那時實現了奇蹟般的發展。當時企業的規模還不是很大,但是「新力神話」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從進入公司到 2006 年離開公司,我在新力愉快地送走了 40 年的歲月。
進入公司第二年,奉井深大總經理的指示,我到東北大學進修。其間我提出了把天線小型化的理論並因此獲得了工學博士學位。其後我帶領項目小組,參與了 CD 技術以及上市後立即佔據市場頭把交椅的商用電腦的開發工作,最近幾年還參加了機器狗「愛寶」的開發工作。
我 46 歲就當上了新力公司的董事,後來成為常務董事。因此,對新力近年來發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責任。偉大的創業者井深大的影響為什麼如今在新力蕩然無存了呢?新力的輝煌時代與今天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激情集團」不存在了。所謂「激情集團」,是指我參與開發 CD 技術時期,公司中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開發的集體。在創業初期,這樣的「激情集團」接連不斷地開發出了具有獨創性的產品。我認為,新力當初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有井深的領導。
井深最讓人佩服的一點是,他能點燃技術開發人員心中之火,讓他們變成為技術獻身的「狂人」。在剛剛進入公司時,我曾和井深進行激烈爭論。井深對新人並不是採取高壓態度,他尊重我的意見。
為了不辜負他對我的信任,我當年也同樣潛心於研發工作。比我進公司更早,也受到井深影響的那些人,在井深退出第一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仍以井深的作風影響著全公司。當這些人不在了,新力也就開始逐漸衰敗。
從事技術開發的團體進入開發的忘我狀態時,就成了「激情集團」。要進入這種狀態,其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基於自發的動機」的行動。比如「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開發機器人」,就是一種發自自身的衝動。
與此相反就是「外部的動機」,比如想賺錢、升職或出名,即想得到來自外部回報的心理狀態。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情,而是出於「想賺錢或升職」的世俗動機,那是無法成為「開發狂人」的。
「挑戰精神」消失了
今天的新力職工好像沒有了自發的動機。為什麼呢?我認為是因為實行了績效主義。績效主義就是:「業務成果和金錢報酬直接掛鉤,職工是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動機增強,那麼自發的動機就會受到抑制。
如果總是說「你努力幹我就給你加工資」,那麼以工作為樂趣這種內在的意識就會受到抑制。從 1995 年左右開始,新力公司逐漸實行績效主義,成立了專門機構,制定非常詳細的評價標準,並根據對每個人的評價確定報酬。
但是井深的想法與績效主義恰恰相反,他有一句口頭禪:「工作的報酬是工作。」就是說,如果你幹了件受到好評的工作,下次你還可以再幹更好、更有意思的工作。在井深的時代,許多人都是為追求工作的樂趣而埋頭苦幹。
但是,因實行績效主義,職工逐漸失去工作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產生「激情集團」的。為衡量業績,首先必須把各種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無法簡單量化的。公司為統計業績,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卻敷衍了事,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傾向。
因為要考核業績,幾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實現的低目標,可以說新力精神的核心即「挑戰精神」消失了。因實行績效主義,新力公司內追求眼前利益的風氣蔓延。這樣一來,短期內難見效益的工作,比如產品品質檢驗以及「老化處理」工序都受到輕視。
「老化處理」是保證電池品質的工序之一。電池製造出來之後不能立刻出廠,需要放置一段時間,再通過檢查剔出不合格產品。這就是「老化處理」。至於「老化處理」程式上的問題是否是上面提到的鋰電池著火事故的直接原因,現在尚無法下結論。但我想指出的是,不管是什麼樣的企業,只要實行績效主義,一些紮實細緻的工作就容易被忽視。
新力公司不僅對每個人進行考核,還對每個業務部門進行經濟考核,由此決定整個業務部門的報酬。最後導致的結果是,業務部門相互拆臺,都想方設法從公司的整體利益中為本部門多撈取好處。
「團隊精神」消失了
2004 年 2 月底,我在美國見到了「湧流理論」的代表人物奇凱岑特米哈伊教授,並聆聽了他的講演。講演一開始,大螢幕上放映的一段話是我自進入新力公司以來多次讀過的,只不過被譯成了英文。
「建立公司的目的:建設理想的工廠,在這個工廠裡,應該有自由、豁達、愉快的氣氛,讓每個認真工作的技術人員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能。」這正是新力公司的創立宗旨。新力公司失去活力,就是因為實行了績效主義。
沒有想到,我是在績效主義的發源地美國,聆聽用新力的創建宗旨來否定績效主義的「湧流理論」。這使我深受觸動。績效主義企圖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但我認為事實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壞了公司內的氣氛。上司不把部下當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標、用「評價的目光」審視部下。
不久前我在整理藏書時翻出一封令我感慨不已的信稿。那是我為開發天線到東北大學進修時,給上司寫信打的草稿。有一次我逃學跑去滑雪,剛好趕上新力公司的部長來學校視察。我寫那封信是為了向部長道歉。
實際上,在我身上不止一次發生過那類事情,但我從來沒有受到上司的斥責。雖然這與我取得了研究成果有關,但我認為最根本的是他們信任我。上司相信,雖然我貪玩,但對研究工作非常認真。當時我的上司不是用「評價的眼光」看我,而是把我當成自己的孩子。對企業員工來說,需要的就是這種溫情和信任。
過去在一些日本企業,即便部下做得有點出格,上司也不那麼苛求,工作失敗了也敢於為部下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儘管部下在喝酒的時候說上司的壞話,但在實際工作中仍非常支援上司。後來強化了管理,實行了看上去很合理的評價制度。於是大家都極力逃避責任。這樣一來就不可能有團隊精神。
(作者:天外伺朗,新力公司前常務董事、作家)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外資法人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外資法人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本文摘錄自 《Money+》2009年1月號 ● 撰文:龔招健
成也外資,敗也外資!這是許多台股投資人的感嘆。在3大法人中,外資進出的資金、持股比重皆最高,其買賣超動向、研究報告、市場看法經常是市場注意的焦點。
但不論是從過去台股的歷史經驗,還是從去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來看,外資即使長期掌握資金、研究資源的優勢,還是會有荒腔走板的演出,本文教投資人破除對外資的迷思,洞悉外資操作手法,以及看待外資研究報告的正確態度。
1 只會教人投資 不說自己投資也會虧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在2008年進一步惡化為全球金融海嘯,前五大投資銀行不是破產、被併購,就是需要再集資、或是改制為商業銀行。過去這些重量級的投資銀行,負責提供各公司、各產業、各國以及全世界的投資建議,但不僅未能預見大多頭結束與全球金融海嘯的前兆,更未能即時挽救自家城門的失火。
這些重量級外資過去幾年在全球股市呼風喚雨,卻不敵金融海嘯,不僅自身難保,更害慘信任他們的諸多客戶。
2 喊水會結凍 避談鐵嘴也會摃龜
現代金融產品源自英美,重量級外資券商分析師往往被賦予明星光環,在媒體頻頻「造神」之下,有時竟然喊水會結凍,但投資人千萬要記住,這些分析師的明星光環,可不代表喊盤的準確度。
重量級外資分析師因長期研究某個產業,並擁有豐富的研究資源與經驗,對市場的看法常被媒體重視,甚至有些被視為「鐵嘴」,但是投資人要謹記︰「再怎麼厲害的專家,準度也只是對一半」,即使是明星級外資,也經常錯判形勢。
3 發表報告喊進喊出 避談實際操作常口是心非
以往外資券商財力雄厚,願意砸重金打造研究團隊,培養明星級招牌分析師,加上全球布局,往往能領先掌握投資趨勢,因此每當外資券商發表研究報告,都會引起注意。
外資研究報告洋洋灑灑,目的是給客戶作為投資決策參考,而他們的客戶通常也不會照單全收,只是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資料「之一」。當外資發表報告「喊進」、「喊買」或「喊多」個股時,投資人要特別留意發表報告券商對個股的買賣超情形,因為過去經常有「口是心非」的狀況。
4 提供目標價 不是達不到就是會突破
外資券商的個股研究報告都會設定所謂的「目標價」,而這個目標價通常都是由分析師預估的年度EPS(每股獲利),搭配個股的歷史本益比(PE)或股價淨值比(PB)高低區間來設定。不過,外資預估的EPS 不可能完全百分之百應驗,落差程度大小要看外資分析師的「功力」和「運氣」,因此投資人看到「目標價」,須謹記這是「預測值」,不可能完全準確,不是達不到,就是會被超越突破,畢竟市場變數太多了。
5 曝光的研究報告 多是二手落後情報
外資券商的研究報告通常不直接對外發表,僅供客戶參考。一般外資券商的網站都有「研究報告」專區,下單的客戶只要輸入帳號、密碼,即可在線上瀏覽或下載,少數媒體記者跟外資券商的客戶有不錯交情,才有機會在第一時間同步取得最新的研究報告,否則都是輾轉取得的落後訊息。
因此,投資人在媒體上看到外資報告,不要盲目相信或跟進買賣股票,以免淪為「轎夫」,成為倒貨對象。投資人如果「有幸」看到外資研究報告的本文,要關注的不是明牌,而是學習其投資分析的邏輯。
6 只見現貨期貨都操作 避談採取兩手策略
許多外資法人操作相當靈活,尤其是近年興起的對沖基金(hedge fund),經常在股市以現貨搭配期貨來操作。例如,當研判股市即將下跌時,一方面逢高減碼現貨(賣出股票),一方面逢高在期貨市場布空單,等空單布局完畢,他們就會擴大賣超權值股(例如台積電),用力摜壓指數,以擴大期貨空單的利潤。
只要操作得當,外資法人賣股票(現貨)的虧損,完全可以從期貨市場的獲利彌補回來,而且還倒賺。
7 主動發表市場展望 目的是要散戶抬轎捧場
外資法人從事投資,唯一目的是賺錢,因此很希望建立自身對市場的影響力。當外資認為賺錢機會來時,通常會先做好布局,可能作多,也可能作空,等布局完畢,就會發表看法,希望市場能夠往讓他們獲利的方向走,因此投資人千萬別期待外資來指點迷津,反而要提防外資把台股當提款機。
歐美成熟市場散戶比重不高,台股散戶比重仍超過5 成,在「資訊落差」的情況下,一般散戶很容易淪為外資殺手的獵物!
8 只見鉅額買超或賣超 不說往往隱含反向意義
外資進出台股的金額龐大,而且是許多大型龍頭股的大股東,例如持有台積電股權超過7 成,因此其買賣超動作往往決定台股的漲跌。不過,投資人如果緊跟外資買賣超的腳步來操作,很容易吃虧,特別是當外資當日大買或大賣時。
歷史經驗顯示,台股指數高點是外資「買上來」的,指數低點也是外資「賣下來」的,在高檔往往出現鉅額買超,在低檔往往出現鉅額賣超,投資人如果跟進操作,就容易陷入追高殺低的窘境。
9 只見彼此對作 不知道不是同類外資
外資是台股3 大法人之一,但就像國內投信、自營商法人一樣,每個外資法人對市場有各自的看法,同一時間對同一個股或大盤,他們的看法可能南轅北轍,甚至相互對作,你丟我撿。外資法人一般分為歐系、美系、日系,其中有歐資、美資、日資、港資等。在投資屬性方面,退休基金之類會從事比較中長線的操作,對沖基金則「短進短出」以賺價差為主,操作手法不一而足。
10 市場訊息混沌時 不一定會比散戶高明
人都會犯錯,外資券商及一般外資法人也不例外,甚至會犯下比一般散戶更嚴重離譜的錯誤。例如,2007 年美國爆發次級房貸風暴之後,市場訊息混沌,雷曼兄弟去年聲請破產前幾個月,竟然發表研究報告預測美股道瓊指數會上攻挑戰2 萬點,當時道瓊指數還在1 萬點以上震盪。如今回頭來看,這樣的研究報告的確「不可思議」,即便是一般散戶也不敢如此樂觀,有做功課的散戶看到這樣的報告還會忍不住竊笑。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新聞] 金融危機產生13個意外!網路廣告變多 末日博士更忙碌....
金融危機產生13個意外!網路廣告變多 末日博士更忙碌....
來源: Yahoo!奇摩 理財 - 02/24/2009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新華網引述《中國青年報》報導,這場世紀金融危機對於整個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衝擊,並且波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為我們帶來一些料想不到的「意外!」根據美國《外交政策》日前發表的文章指出,金融危機為世界帶來了13個「意外!」好壞皆有。
1.招募公務員更容易
金融危機爆發前,25歲左右精明能幹的年輕人都想著去華爾街掙大錢,很少會願意到政府部門工作。因此,過去幾年,美國政府在公務人員招募上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不過,現在情況大不相同了,由於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公務員因其穩定和被裁員風險低成為越來越具有吸引力的工作。
2.政府更易滋生腐敗
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范圍內的貨物和服務需求都大幅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那些竭力求生存的企業而言,搞定一個數額巨大的政府訂單無疑是「雪中送炭」,因此政府腐敗有了更便利的土壤。 1月份,德國一個以反腐敗為主旨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表報告指出,在當前的危機中,生存取代正直成為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因而腐敗必然會增加。
3.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我們目前對於全球變暖所做出的一些預測都是基於當前的經濟增長速度,大概沒有人曾預見華爾街有一天會遭遇如此慘敗,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所以,全球經濟衰退的時間越長,其排放的溫室氣體就越少,我們的天空就能更藍一些。
4.網路廣告變多
在經濟危機下,很多企業都面臨著破產的危險,報紙也不例外。為了免於破產,現在很多報紙越來越傾向於在各自網站吸引廣告以彌補報紙廣告收入的滑坡。因此,在瀏覽新聞時,網民將遭遇更多的各式各樣的廣告 --彈出式廣告、歡迎類的對話框等等,同時一篇文章還會被切分成更多頁以增加點擊率。
5.更多人走進教堂
經濟低迷期總是福音教堂的繁榮期。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一個經濟學家對福音教堂的信徒人數做了分析 ,發現從1968年到2004年每經歷一次經濟衰退,教堂信徒人數就會增加50%。
6.孩子們學會節儉
有研究顯示,不管人們有多少錢,每個人童年時代的宏觀經濟情況總會對這個人成年以後的理財觀念產生 深遠的影響。比如說,大蕭條時代長成的那一代人較之其父輩或子輩在理財方面都更加保守,不喜歡冒險。因此,有理由相信現在的孩子將來很可能會更傾向於儲蓄 ,而不是沉迷於電子證券交易。
7.豐滿熟女 成為新寵
華爾街流行一句話:「市場行情越差,女人裙子越長。」其中不無道理。生物進化論學者告訴人們,在經濟困難時期,應該尋找「更加成熟」的伴侶。近來的一些調查也顯示,經濟衰退之時,《花花公子》的夾頁海 報通常是豐滿的年長女子,而非經濟繁榮時期的骨感年輕女子。同樣,這一時期電影裏的男女主角也趨向選用更加年長的演員。
8.年輕人更願從軍
有調查顯示,受當前金融危機衝擊最大的人群是18 歲到24歲的這些人,而18歲到24歲正是從軍的黃金年齡。部隊薪水穩定且福利好,在當前風起雲湧的經濟形勢下無疑是一個不錯的庇護所。再加上,伊拉克戰爭已接近尾聲,新入伍的士兵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擔心被派往危險地帶作戰。因此,有數據顯示,2008年第4季美軍5年內首次超額完成士兵招募任務。
9.私立學校風光不再
長時間的經濟衰退無疑會給高等教育帶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的10年裏,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私立學校輕易就能得到豐厚的捐贈,因此無論在資源上還是在學費上都領先公立學校很多。繼哈佛大學開先河以後,許多名牌大學爭而效倣採用了一種叫做個人經濟狀況與學術表現相分離的錄取政策,即對於所有申請者的個人經濟狀況不過問,而單著重於學生的學術表現,對於優秀的申請者給予豐厚的經濟支持。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有數據顯示,美國的私立學校捐贈在過去的一年裏減少了10%-30%,因此未 來學校在給予申請者經濟支持上將更加保守。而且受信貸緊縮影響,在經濟危機中,學生也更難申請到學生貸款。
10.人們更想遲退休
受當前這場經濟危機影響,那些計劃現在或幾年內退休的「準」退休人員因為退休金縮水,將不得不推遲退休時間。有數據顯示,僅2008年,那些按401K計劃(401K計劃規定繳納的退休金一部分將用於購買證券)繳了至少20年退休金的美國人發現他們的退休金賬戶平均縮水2成。隨之而來的一個連鎖反應就是,由於「準」退休人員推遲了退休時間,他們本來應該空出的職位沒有了,所以那些原本有希望晉升「填缺」的人將不得不再在現在的位子上幹幾年。辦公室政治只能更加慘烈。
11.全球化進程開始放緩
全球範圍的經濟衰退往往會造成保護主義抬頭。跨境旅遊有可能大幅減少,海外留學項目也會受影響--《紐約時報》近日報道赴海外留學的韓國學生大幅減少,而各大新聞機構也會砍掉一些駐海外機構以降低成本。在經濟危機中,自顧尚且不暇的人哪裏有心情去關心別的人、別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
12.「末日博士」將更忙錄
經濟危機使各行各業跌勢不止,但至少有一個業務必然會繁榮,那就是經濟危機的研討會。那些早就預測這輪泡沫破裂的經濟學家、「末日博士」等,想必會在全球各大研討會上兜售自己的復甦建議以及「早就告訴過你」之類的預言家般的智慧。
的確,僅今年1月,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魯里埃爾·魯比尼就曾到訪伊斯坦布爾、杜拜、阿布扎比、倫敦、利雅得、蘇黎世、達沃斯和莫斯科,這位著名的「末日博士」早在2008年2月就預言美國金融系統將崩潰。如果說未來可能會有些改變,那麼可能就是以後魯比尼教授只能改坐經濟艙了。
13.「大蕭條」作品流行
相似的時代有著相似的時代情感。因此,可以預見「大蕭條」時代的文學有望主導亞馬遜書目排行榜,另外,美國著名紀錄片導演肯·本斯也在制作一部25集的紀錄片,記錄這個時代的湯姆·喬德。湯姆·喬德是美國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著名小說《憤怒的葡萄》一書的主人公。《憤怒的葡萄》由美國現代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發表於1939年,描寫美國30年代經濟恐慌期間大批農民破產、逃荒的故事。
訂閱:
文章 (Atom)